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白话”:我并不聪明,我只是做了理性选择 ...(最近读到的最好文章)

理查德·塞勒 小花生网 2021-04-05

檩子:今天的这篇文章,是我看到过的对于“人生选择”的一次高水平分析。作者理查德·塞勒 (Richard Thaler),芝加哥大学教授,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这是他2003年做的一次毕业典礼演讲,用富含人生经验和经济学原理的“大白话”谈很酷的“人生选择、职业选择”话题。


塞勒教授说,基于兴趣选择职业,是最理性的行为。其中的道理,我觉得适用于我们自己,也适用于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教授的那句话:Find Your Own Cello(找到你人生中的大提琴),值得我们和孩子共同收藏!


也许,懂得选择的人,就不会有那么多中产焦虑、中年危机,因为他们善于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大提琴”!


本文来源于塞勒教授2003年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说。



Find Your Own Cello

找到你人生中的“大提琴”


今天我要给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毕业生做演说。这个演说必须鼓舞人心、思想深刻、充满智慧、有幽默感,以及最重要的 - 要简短,显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能够获邀我还是深感荣幸。


在讲到主题以前,我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我曾看过的一个对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的电视采访。采访中,马友友被问到他在音乐上是如何起步的:他什么时候开始音乐课程的学习?他是如何踏上大提琴的演奏之路的?


原来,他三岁开始接触音乐时学的是小提琴。他说,他的小提琴拉得非常一般,经过几年不太快乐的努力,六岁左右的时候,有人给了他一把大提琴,他发现自己非常喜欢拉大提琴。很快,他发现自己真正的天赋是拉大提琴,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life's calling)。


在观看这个采访的过程中,这个故事有几个方面让我感触颇深。


首先,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人的天赋竟会如此细化(specialized)。不可思议的是,马友友 --- 也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 --- 却只是个平庸的小提琴手;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在六岁时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马友友


现在,请允许我用几分钟来谈谈我的个人经历,并向各位阐明我对这个故事的意义的理解,以及它对你们的职业和生活规划会有怎样的启示。


我选择做一名经济学家,并不是因为我认为自己特别聪明,而是我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a process of elimination)


早年时候,我认识到自己有个弱点——我不会是一个很好的下属,这样我就排除了自己去公司上班的可能性。于是我决定从事某种没有人对我“指手画脚”的工作,学术研究,自然就成了我的选择。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前院长乔治·舒尔茨,曾经做过里根政府的国务卿,Bechtel公司的CEO,他对政府、商界、学术界都十分熟悉,有人请他就这三个领域进行比较,他说:在公司,你让一个人去做什么,他就会去做;在政府部门,你让一个人去做什么,他也许会做;而在大学,你就别提要求了。


因此,我决定在大学里做研究,先读到经济学博士,然后开始做老师。


芝加哥大学校园


但几年后,我发现了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事实,我意识到充其量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经济学家。我的导师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谈到我的学生生涯,他说,“当初我们对他并没有抱很高的期望”。


另外,我还发现经济学实在有些枯躁,真正让我感兴趣的事,不是研究传统经济学理论,而是做一件有趣的事——观察人(people watching):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动物,而人们的实际行为并非如此。


权威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很重要的假设是“理性人”。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计算机,能够把自己身前身后身边的因素统统计算起来,得出一个最有利于自己的结论,然后进行选择。但是行为经济学家说,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会受到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换言之,大家都是人嘛,大家都软弱没有自制力、愚蠢没有判断力。


比如,我们商学院的另外一位前院长迪克·罗塞特,他说自家酒窖里藏着很多酒,现在非常值钱,对此,他的看法是这样的:


1、价格涨了这么多,如果现在要我买这些酒,我不会舍得

2、我会自己喝掉这些酒,不打算高价卖出 


这里的逻辑是什么?


再比如,A先生邻居儿子愿意以8美元价格帮他除草,他选择拒绝,同时,他也拒绝以20美元价格帮邻居除草;B先生付了300美元会费加入了网球俱乐部,虽然肘部受伤,但他却坚持练习,因为他不想浪费这300美元  ... 


我喜欢研究的就是这类行为。



这个时候我发现了两位以色列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塔夫尔斯基,他们两位在心理学界大名鼎鼎,但和大部分经济学家一点交集都没有。


因此,对我来说,这可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发现”。他们认为,大多数人的实际选择和经济学家相信的理性选择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当我听说他们将去斯坦福大学做一年访问学者的时候,我也想法跟着去了斯坦福。这样,1977-1978年这一年的时间,我和我的两个偶像在一起 ... 


过了半年,我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努力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结合在一起。此时,我终于找到了我人生中的“大提琴”(I had found my cello)


那时我32岁了,比你们当中大多数人还要大一点。既然今天我能站在这里给你们做演说,可以看出我当初冒险的结果还不错。


理查德·塞勒:“有时候我们限制自己的选择,坚持在一条路上走下去,结果反而会更好。”


你们可能会认为我现在该说些毕业典礼陈词滥调了——诸如“功夫不负有心人”之类的话。但是,我不会给你们这样的建议。恰恰相反,我经常提醒我的学生要考虑这种冷峻、残酷的可能性——心理学家称之为“基本概率”。


如果你结婚了,你不离婚的概率只有50%;对那些创业的人来讲,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我要强调的是,不要作过于大胆的预测,而是应当谨记这种概率。


那么,当初我打破常规,“冒险”尝试新研究的时候,我在想些什么呢?我自盲目乐观了么?


我想我没有。当我开始经济学研究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自己一定会成功,甚至认为我成功的可能性只有50%。但基于以下两个原因,我认为自己的选择是理性的。


首先,我的机会成本一点也不高就像我说过的,我仅仅是一名普通的经济学者,前途并不看好。


其次,我发现这个新的研究方向非常有意思。


现在你们可能会问,基于兴趣选择职业就是理性的吗(choosing a career based on fun)?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没有什么比这更理性了。我认为乐趣是对选择风险的最好对冲(fun is the ultimate hedge) 。如果你热衷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你就为你的生活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反之,即便是名利双收,你每走一步也都苦不堪言,你认为这种人生代价值得吗?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即使我们真的努力工作,可能也永远无法像马友友、比尔·盖茨、迈克尔·乔丹一样成功,甚至连吉恩·法马(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芝加哥大学教授)都比不上,但是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找到我们真正喜欢的工作去做,就从这里开始吧。


现在距我在斯坦福大学见到我的偶像已经有25年了。丹尼尔·卡尼曼——后来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也成为了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而我们当初“离经叛道”研究的行为经济学,也被正统的经济学所接受。


对我来说,余下的一生,我将一直寻找新的方法去获得快乐,用我的“大提琴”演奏出不同的曲调。


最后,按照惯例,我提出两条规则(rules),也许你们会记住一段时间:


1、生活中挫折无可避免,做喜欢的事,是最好的补偿 

Having fun in life is the best hedge against the inevitable downturns that will occur. 


2、找寻属于你自己的“大提琴”,永远不会太晚

It's never too late to find your own cello. 


本文来源:《美国名校毕业演说集萃》,作者许秩 ,经小花生修改和编辑而成,转载此版本,须获授权


关于兴趣和选择,更多推荐: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

周一:英文原版书开团

周二:看世界,开视野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美好生活画报

周五:真实教育实践

周末:新知、观点 & 新书预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